桑黄,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记载,被认为具有“久服轻身不老延年”的功效。近年来,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,桑黄的药用价值再次受到关注。近期,一篇发表在《蚕业科学》杂志上的研究论文《不同来源和采收时期桑黄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》为我们揭开了桑黄活性成分的秘密,为桑黄的药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。
上海龙华医院终身教授、上海市名中医徐振晔教授基于“脾虚精亏”理论,结合现代药理研究,将桑黄、黄精、黄芪组成经验方研发出“桑黄复方颗粒”。经临床研究显示:多系统肿瘤患者均可配合放化疗使用,患者癌性疲乏感减轻、精神好转、胃纳改善。
桑黄作为药用真菌,在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研究中均展现出重要价值。传统上用于妇科疾病治疗,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等多种功效。
桑黄作为一类珍稀药用真菌,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。其多糖成分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物质,具有多种药理功效。研究旨在全面梳理桑黄多糖在提取分离纯化、结构解析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,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。
桑黄孔菌属归属于真菌界、担子菌门、伞菌纲、锈革菌目、锈革菌科。2016年该属确立时包含12个物种,后新增4个新种,目前已报道共16个物种,中国境内分布11种 。明确桑黄的分类地位,为后续对桑黄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框架。该论文对桑黄孔菌属的分类地位、化学成分、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,为后续桑黄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桑黄作为重要的大型药用真菌,应用历史可追溯至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多种疾病。然而,长期以来其基源物种与拉丁学名存在混乱状况。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,桑黄的多种药理作用逐渐受到关注,本文基于多个数据库,系统总结了桑黄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,旨在为其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。
桑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,富含黄酮类、萜类、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,在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抑菌等方面展现出显著药理作用。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,桑黄在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。
桑黄作为药食两用的菌类资源,历史悠久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已有记载。其活性成分多样,桑黄多糖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,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展现出药用价值。该研究旨在总结桑黄多糖提取、分离、精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,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。
《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》由朱琳、崔宝凯撰写,旨在综述桑黄在物种多样性、形态特征、地理分布、药用成分、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,为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。桑黄作为重要药用真菌,在抗肿瘤、抗氧化等方面功效显著,但研究中存在名称混乱、药理研究不深入等问题,该论文对推动桑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